醫師專欄
小寶貝發燒了 處理發燒的正確態度和方法
 
                               文字工作者     陳亞南     執筆
 
 
 
許醫師:
 
醫生,我的小孩發燒了! 拜託先給我處理。燒到四十度,頭殼會燒壞。
醫生,不然我來掛急診啦,反正你要給我看。
                                                                               三重 林
 
 
 
發燒,是小兒門診或急診最常見的問題。就一個約數來說,至少有五成以上,被帶來看夜間門診的小朋友,都是因為發燒而父母非常焦急,若是爺爺奶奶帶來的更是會碎碎念。當然,這都是親情的流露。
 
       林先生主述小寶貝 昨天早上打了 一針日本腦炎 ,下午因為有微溫,所以給他吃了預防針的備用退燒藥,但是到了晚上 發燒到40℃ ,這是以前從來沒有的情況,所有的緊張都寫在臉上了。
在診間發現小貝比精神很不好,但是沒有明顯的咳嗽、流鼻涕,透過基本身體檢查,排除一般感冒的可能,由於扁桃腺腫大發炎的發現,初步診斷應該是化膿性扁桃腺炎。
 
「 一直發高燒,我很擔心燒壞頭殼。」啊!太多家屬常常憂心問醫師的第一個問題。
 
       「 發燒不會燒壞腦子,發燒不必靠退燒藥,」這是我常常給家屬的一個正確醫學觀念。
 
 
         因此,我要在這裡來詳細說說涉及發燒的處理態度、方式,和發燒對小朋友的影響。
 
壹  發燒的定義
 
究竟多高的體溫是發燒?
先說一個觀念:醫學臨床定義上的發燒,中心體溫超過38℃才為發燒。
 
為什麼設定中心體溫超過38℃才為發燒?
說來因為人類是恒溫動物,會將體溫保持在一定的範圍之內,這樣才能維持體內各種 生理化學反應的正常運作。而身體的調節中樞 就在 「腦部的下視丘」,一般都是 將體溫設定在37℃ 。
 
當體溫高於此設定溫度時,體溫調節中樞便會有指令 「散熱」,使新陳代謝率減慢、血管擴張、以及流汗等‥‥。反之,如果體溫低於體溫調節中樞所設定的設定體溫時,「產熱反應 」也會開始作用,使新陳代謝率增快、不自主的顫抖,以及收縮血管來增加體熱。這也就這是為什麼我們熱的時候會流汗、冷的時候會發抖的緣故。
 
貳  測量體溫的方式
        當我們要知道小貝比的身體是否發燒,這又要談測量體溫的技巧。
 測量體溫的方式 ,經常使用的有:
(1)量肛溫
一般來說,可以測量人體溫度的部位大致有6個,分別是耳朵、肛門、腋下、舌下、背部、額頭,雖然有這麼多個部位可以測量體溫,但就準確度來說僅有肛溫和耳溫有較高的準確性。
         因此,目前臨床上所使用的方法,大多以耳溫為主,某些情況則會採用肛溫測 量,如小貝比就比較容易施行。
 
(2)  量耳溫
若拿量肛溫與耳溫相比較,肛溫具有較高準確度,但耳溫因較具方便性。量耳溫的準確性則要與量耳溫的技巧有關係,若耳溫鎗的探頭未對準內耳,溫度 就會失準了此外若兩耳溫度不同,則取「高溫度數據 」。
 
 (3)量腋溫
這是很安全的方式,不過卻是最容易受干擾的方式。
量法是把腋溫計(頭是尖長型)放入腋下的最頂端,夾住五分鐘以上,再看溫度即可,由於發燒時體溫變化的時期不同,量到的溫度也會不同,因它表示是體表的溫度,所以測得的溫度數字通常會比肛溫或耳溫低0.5℃。
 
 (4)  量口溫
口溫計就是腋溫計,放入舌下約三至五分鐘再判讀,量口溫前不可吃東西,一般是小學以上才使用口溫較安全,給小朋友量口溫時,要考慮他是否合作。
  
叄 探究發燒的原因
    了解體溫之後,我們再來探究:人為什麼會發燒,小孩子為什麼會發燒?
 
概括而言,人類體溫中樞設定的體溫一般為37 ℃。
發燒是由於各種不同的外來細菌、病菌等感染入侵身體,大部分的小兒發燒是感染因素造成的,而其他非感染因素造成的發燒則比例很少。 而當各種有害的感染原 ,如病毒、細菌侵犯人體後,人體的免疫系統包含有各種不同的白血球,都要起來抗戰。作戰是需要更大的能量、消耗更大的能量,於是體溫調節中樞透過發炎反應所製造的一些小分子作用便往上 「設定」到它需要的溫度,當然也就使得原先設定的體溫值提高了,於是大人開始緊張的嚷嚷:發燒了歐。
 
所以,當小朋友要開始發燒時,初期的半小時,他會感覺很冷,身體會發抖,此時要為他加衣服 而後發燒體溫到達高峰時,身體溫度很熱了,則不要穿太多, 適時要減衣服來散熱。
 
 
      因此我們得到一個觀念:發燒是體內正常的一種反應,可能是由病菌或病毒
感染所引起。發燒並不是一種疾病,但是當引起發燒時,乃是提醒大人:小朋
友的身體需要注意了。
 
肆 發燒的正確處理態度
 
然而小朋友已經發燒了,到底要不要給小朋友退燒呢?
既然小朋友已經發燒了,要不要退燒,就要端看發燒有沒有伴隨著不舒服的症狀。
 
        許多家長一定這樣主觀認定說:都發燒到這樣了,怎麼還不會不舒服,一定是不舒服的。
 
事實上,臨床常發現小朋友發燒到39℃,並沒有什麼不舒服,尤其是病毒性 感染的發燒,同時許多小朋友的耐熱力很強,你不量體溫,根本不知道他有發燒。
 
 所以什麼時候需要退燒?
 
這就關係到小朋友發燒起來,同時伴隨有不舒服的時候,才需要考慮退燒。
       而不是說因為燒到39℃,我們因此要快給他退燒。
 
因此我們要有一個對發燒的正確觀念:
退燒的目的,在緩解不舒服的症狀。換句話說:發燒伴隨著不舒服,才需要退燒。
 
 
小朋友發燒,有時會伴隨著不舒服,於是當我們讓他退燒從39 ℃退到 37  ℃ ,小朋友的不舒服就緩解,這時表示他的不舒服,例如精神 不好、哭鬧 、頭痛 都因為發燒的緣故。
 
但是,如果退燒之後,小朋友還是食慾很差,他還是頭痛、倦怠、 嗜睡 、 不舒服,這時候就要小心了,表示他的不舒服 ,不是因為發燒,他的不舒服,其實是有其他原因,如腦膜炎、腦炎、敗血症,或者某個部位發炎很嚴重等,發燒只是某個問題的外在表現。
 
        所以,退燒的目的不是在治療發燒,是在鑑別不舒服的診斷,鑑別發燒伴隨的不舒服,究竟原因在哪裡。
 
     因此,我常提醒家長,當小朋友在發燒的時候,家長要特別關心、觀察小朋友的
1   精神 :意識狀態、能否互動、回應。
2   活力 :即活動力,是否活潑,或者懨懨無氣力。
3   食慾 :是否願意吃東西,能吃東西,就不用擔心。
 
多觀察您的小朋友的精神、活力與食慾,比只看發燒程度是更有意義的。
特別的是有時候,適度的發燒本身,可以增進體內白血球抵抗疾病的能力,加速病情的痊癒。
 
所以,我一再要跟家長澄清一個觀念:
 一發燒是一種症狀,乃是提醒身體有病源侵入;退燒只是讓小朋友比較舒服。
   二    發燒本身不會燒壞腦筋,除非高燒至41.7℃~42℃或腦膜炎,腦炎引起的發燒或併發腦部的感染,否則就絕不會造成腦部 損傷的後遺症。
 
 
   五   退燒的方式
退燒方式很多,市面上有很多退燒的退燒貼、冰枕,以及一般家長常用的洗洗溫水澡,或者擦擦酒精。
        這又回到要了解發燒的意義,剛開始生病會發燒,因為體溫調解中樞提高了「設定 的溫度」,你用那種種物理方法散熱、降溫,只會增加小朋友的不舒服,而不會真正的達到退燒的作用。
 
真正生病發燒而要達到退燒的目的,只有靠藥物的作用。當吃過了藥物,身體中樞的設定已經降低,才會退燒。其實,真正生病發燒的時候,小朋友若沒有不舒服,多喝水,隔一兩個小時,體溫就自然會退燒了。
換句話說,如果感染原被人體的免疫系統或是藥物消滅了,或是控制住了, 熱原也就不會產生,燒自然也就會退了。
 
     再來說說退燒用藥的方式,一般情形,退燒的藥物 有:
1 口服 :水劑
2 錠劑  
3 粉劑。
         三種退燒的效果都類似。
         可是,餵小朋友吃藥是一門很高的藝術,跟小朋友吃藥的經驗、當時的身體狀況都有關係。
 
也有家長問可不可以用塞劑?
        若是小朋友一直嘔吐,無法服用藥物,醫師當然會考慮用塞劑 或是三更半夜,小朋友突然發燒,神智模糊,醫師也會建議先給小朋友用塞劑。
 
      最後我還是要叮嚀父母、老人家,小寶貝發燒了,不要六神無主,先靜下心來觀察小朋友有沒有不舒服,然後再來看醫生,就不會焦急了。
 
       祝 小朋友快快康復活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資歷

許振東醫師

台大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溼科研究員

永和耕莘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小兒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免疫學會專科醫師

惠心婦幼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


陳亞南
一個生長在台灣,罹癌後依然微笑,依著自己信念生活的女子,
喜歡工作,喜歡寫作,也喜歡旅遊。經營了很多文字和畫作,出版過的散文集有:《尋訪大陸美麗山水》、《閑閑走走──台灣小旅行》、《拾穗人生》、《人間有愛》、《和自己相遇》、《荷風清恬》、《猶有溫婉》、《靜對滿天星》等。曾獲洪建全兒童文學少年小說首獎、教育部文藝創作散文獎、全國文學報導文學獎、梁實秋文學創作獎等國內多項重要文學獎項。
2015-11-10 17:05:19
惠心婦幼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 許振東醫師
Copyright 2020© 財團法人大地之愛癌症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 .
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7號|Website Design & Hosted By Lyons Digital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