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說說小兒心臟科的門診,有關心雜音的病人
有嬰兒室剛出生的嬰兒,在兒科醫師巡診時,發現新生嬰兒的心雜音,於是進一步請兒童心臟科醫師診斷。
通常兒童心臟科門診的心雜音病人,多是經由其他醫師門診時,透過聽診,聽到心雜音而轉介。最常見的情形,小寶貝感冒了,看感冒時,醫師使用聽診器,聽到有心雜音,轉介來兒童心臟科的。
最普遍的是,小朋友在學校做健康檢查,聽到心雜音而後轉介幸好,轉介過來的病童,大多數是良性的心雜音;新生兒聽到的心雜音,有一部分是先天心臟結構有問題。
 
當孩童出現心臟有雜音,是否有其他徵兆該觀察?什麼是心雜音、心雜音的種類,以及孩童出現心雜音後要注意什麼、是否需要治療?在此一一為爸媽們解開疑惑,面對寶貝心臟有雜音不驚慌!
 
 
什麼是心雜音?
正常心臟在跳動時,除了產生正常的兩個心音之外,還有其他的聲音,就稱為「心雜音」。
為什麼心臟會有心雜音?
這有幾個原因:
血液在心臟血管內流動,如果撞擊到心臟內壁或瓣膜,就會產生心雜音;血液快速流動而產生亂流;或者血液突然改變流動的方向,都可能產生心雜音。
 
 
第一級:很難聽得到,需要在非常安靜的環境之下,才可能聽得到。
第二級:在稍微吵雜的環境下,聽診器聽診時可以聽到。
第三級:在很吵雜的環境下,仍然能夠清楚聽到心雜音。可以說非常大聲的心雜音,很容易被聽得到。
第四級:除了聽診聽到大而清楚的心雜音之外,用手觸模胸部,可以感到心雜音傳遞而來的震動感。
第五級:聽診器輕輕觸碰胸壁,就能聽到心雜音。
第六級:心雜音很大聲,即使聽診器已經離開胸壁,仍然能夠直接聽到心雜音。
 
功能性雜音,也可稱為生理性雜音。大多數的兒童在門診或健康檢查後轉介而來的孩童,通常是生理性的心雜音。
這類心雜音的特色:有時聽得到,有時聽不到。這情況,多發生在3~7歲的兒童。
為什麼會有「有時聽得到,有時聽不到」的情況呢?
通常小朋友來就診,常常是因感冒、發燒,或者學校健康檢查,小朋友太緊張或太興奮;或再者是運動過後。心跳快速,血液在心臟裡流動速度加快,撞擊心臟內部的構造,以致產生心雜音。這種情況,只要心跳速度減慢,心雜音也就會隨之消失。這種功能性心雜音,聽診起來有典型聲音,有一種音樂性或者像撥弦聲,在胸骨左下側聽得最清楚。聲音強度通常屬第二級以下,不會太大聲。
這種典型心雜音,有經驗的兒科醫師或心臟科醫師,立刻能分辨出來,不必做相關檢查,便可以直接判斷是生理性的心雜音。如果家長遇到孩童有心雜音的狀況,當然需要尋求專科醫師,來診斷確認是否為生理性的心雜音。
 
如果確定為生理性的心雜音,家長可以放下緊張,這種生理性心雜音不需治療,隨著孩子成長,年紀大一點,就會自動消失了。
新生兒也有心雜音,部分新生兒也會因「周邊肺動脈狹窄」,血管還未發育完全,血液在其中亂流,以致產生心雜音。多數情況下,通常新生寶寶滿6~12月大,隨著血管發育而跟著消失,這亦屬於良性的、不必治療的心雜音。
 
病理性心雜音,是屬有問題的心雜音。
這種有問題的病理性心雜音,跟心臟本身的結構異常有關係,通常在有先天性心臟病的新生兒身上會發現。這類的心雜音,有其特殊的聲音,其強度通常屬第3級以上,很容易被聽到,所以往往出生時就會被發現。
若新生寶寶出現這有問題的病理性心雜音,就需要進一步經由其他心臟檢查,如:心電圖、心臟超音波、X光來確認。若確定有先天性心臟病,就要積極追蹤與治療。
 
一個小朋友,大部分時間都是身體健康的,如有某ㄧ次門診或健康檢查時發現有心雜音,大多數都可能是良性的,家長不要太擔心,只要找兒童心臟科醫師再確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