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醫師專欄
B型肝炎疫苗相關的重要資訊

惠心婦幼診所小兒科主治醫生 許振東 醫師 口述

文字工作者 陳亞南 執筆



親愛的許醫師,您好!

       我是一個外食族,每天三餐都在外用餐。我很注意小吃店的乾淨與否,就是怕吃進了B型肝炎。直到最近我才知道B型肝炎不是因為飲食不潔而傳染,B型肝炎是從接觸體液而傳染。這讓我非常恐慌,憂心自己是不是已經染上B型肝炎了。

       慢性B型肝炎是造成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有個在醫院工作的學妹就建議我去補打B型肝炎疫苗。我打聽了一下,補打疫苗要打三劑才算一個完整的療程。有需要打這麼多針嗎? 我也聽說有人補打了疫苗,也沒有什麼效應,這又是什麼原因呢?那我如果去打了B型肝炎疫苗,也沒有反應,那不是白白挨了針嗎?又要麻煩許醫師說明了。

       謝謝醫師長期熱心及耐心的解說,讓我和朋友們獲益良多。我們可是你的粉絲噢!
祝安好  讀者敬上



        B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會感染肝臟細胞,造成急性肝炎或者成為慢性肝炎的帶原者。醫學臨床上確認是否為B型肝炎帶原者是透過檢驗血液中是否存在有B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 (HBV surface antigen, 簡稱HBsAg)。

       我們台灣是全世界第一個全面施打B型肝炎疫苗的國家,自1986年(民國75年)起全面實施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接種,成效非常好,讓母子垂直感染的機會大幅下降,因此之後全世界很多國家都仿效我們,對新生兒全面施打B型肝炎疫苗。

       在B型肝炎疫苗全面施打以前的台灣,原本是B型肝炎帶原比率的高盛行地區,全人口約10%至 15%為帶原者,而在全面對新生兒施打B型肝炎疫苗後,新世代的族群都免於B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帶原率下降到1%,之後甚至低於1%,也大幅減少日後因B型肝炎帶原而引發肝硬化或肝癌的風險。

壹、是否需要補接種B型肝炎疫苗

       目前臨床上同樣面對著一個疫苗接種效力衰退的狀況,就是十幾二十年後,這群接種疫苗的新生兒已經長大,到了高中大學,在入學體檢時發現有些人的B型肝炎抗體都消退了;或是成年工作後,員工健檢時發現B型肝炎抗體為陰性。此時的問題就是需不需要再補打B型肝炎疫苗呢?

這可以分成幾種狀況來看:

一、對疫苗沒有反應者

       照理說接種疫苗後,人體內會產生具保護力的B型肝炎抗體,不過有很少數的一群人,約1到3%,因為體質的關係對接種疫苗是沒有反應的,再怎樣補打幾劑都沒有抗體反應,所以如果施打疫苗後,檢驗發現自己完全沒有B型肝炎抗體的反應,就表示無法透過接種疫苗來獲得預防B型肝炎的保護,只能自己留意避免被傳染。

二、對疫苗有反應,但是抗體已經消退者

       這群B型肝炎疫苗世代,小時候都接種了B型肝炎疫苗,但是到20歲的時候,約有七成的人,抗體已經隨時間而慢慢消失了。可是有沒有必要全部的成年人都來補追加施打呢?

       目前政府是認為沒有必要全部的成年人都來補打B型肝炎疫苗,因為抗體消退到臨床上驗不到,不代表完全沒有保護力,免疫系統應該還是有記憶性,加上目前B型肝炎的盛行率已大幅降低,所以並不需要全面補接種疫苗。

       但是針對特定族群,包括處於高危險工作中的人,例如醫療從業人員,或者工作中會接觸他人體液或血液的人,或是親密接觸者中有人為帶原者,還是自己特別擔心會得到B型肝炎者,都建議可以自費補打一劑B型肝炎疫苗,讓抗體再回復。

       更保險的做法,是先補打一劑疫苗,隔一至兩個月之後驗抗體。若驗出抗體仍為陰性,則再接續補打其後的兩針,完成一個完整的接種療程 (B型肝炎疫苗完整的接種療程為三劑:第零個月第一個月第六個月);若療程完成後,檢驗仍無抗體反應,就可能是屬於接種疫苗抗體不反應的一員了。

       簡單地說,如果你屬於接種疫苗世代的一員,現在已經是成年人了,B型肝炎抗體為陰性,那麼究竟要不要補打B型肝炎疫苗呢?

       專業建議是可以補打一個完整的療程,但是要不要補打,還是要視你對B型肝炎與肝癌疾病的認知、個人生活習慣與環境、以及工作中是否會接觸體液血液而定。若在工作中易於接觸體液血液者,應該還是建議接受完整的B型肝炎疫苗接種。

貳、阻斷B型肝炎病毒母嬰傳染的對策

       由於B型肝炎的傳染途徑,一為體液或血液的傳染,另 一途徑則為母嬰傳染。母嬰傳染是讓小朋友成為帶原者的重要途徑,如果母親是B型肝炎帶原者,則孩子幾乎都是B型肝炎帶原者,這也是過去台灣成為B型肝炎帶原高盛行率的主因。

       針對高風險性的媽媽,即B肝帶原者 (HbsAg為陽性),表示母親體內有B型肝炎病毒,當B型肝炎病毒進入到人體後,病毒會在人體內進行複製、繁殖,此時B型肝炎病毒會分泌一種蛋白質,稱為e抗原,所以當帶原者的e抗原為陽性時,表示病毒活性高具有高度傳染性,這樣的媽媽生產的嬰兒有更高的機率會在生產過程中被傳染B型肝炎,所以在出生後24小時內,除了為新生兒施打B型肝炎疫苗外,還會同時施打一劑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因為免疫球蛋白是一種被動免疫疫苗,可以即刻得到保護力,讓嬰兒不會在出生過程中感染到媽媽的B型肝炎,大幅降低兒童感染B型肝炎的比例。

       而且自108年7月起,國內公費HBIG實施對象,由原本僅提供給母親為高傳染性B型肝炎帶原者(e抗原陽性)的新生兒,擴及108年7月1日以後出生母親為B型肝炎表面抗原(s抗原)陽性(不論e抗原是陽性或陰性)的新生兒,也就是說只要媽媽為B肝帶原者,就會在出生24小時內接種1劑公費HBIG及第1劑B肝疫苗。過去如果媽媽為帶原者但e抗原為陰性時,施打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為自費選項。

       上述的措施主要在避免母嬰傳染的機會,然而這樣的預防仍然無法做到百分之百的效果,也就是說還是有嬰兒可能因此被感染而成為B型肝炎帶原者。

       因此為了追蹤並發現這些可能被感染的嬰兒,政府提供上述這些接受公費HBIG的高風險新生兒,於滿12個月大時,進行B型肝炎追蹤檢查,以確定他們的B肝抗體狀態,所以特別提醒這些高風險寶寶的母親,在寶寶滿一歲後,記得帶到醫院的小兒腸胃科,抽血做B肝抗原與抗體的檢測,看看小朋友是否已經產生B型肝炎抗體,或者有沒有被媽媽傳染到B肝。

母嬰傳染是導致小朋友成為B肝帶原最主要的途徑,目前阻斷B型肝炎病毒母嬰傳染之對策,包括下列幾項:

1. 所有孕婦接受B肝標記篩檢。

2. 所有嬰兒準時接受三劑B型肝炎疫苗注射。

3. B型肝炎帶原母親之嬰兒於出生24小時內施打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4. B肝母嬰傳染高危險群嬰兒之母親於其懷孕第三期(生產前)以抗病毒藥物降低其病毒量及傳染率。


       這些措施可以讓我們的下一代免於成為B型肝炎帶原者,而引發後續肝硬化或肝癌的風險。
       這樣的講解,讀者朋友應該都能有清楚正確的概念吧!


作者資歷

許振東醫師
台大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溼科研究員
永和耕莘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小兒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免疫學會專科醫師惠心婦幼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


陳亞南
一個生長在台灣,罹癌後依然微笑,依著自己信念生活的女子,喜歡工作,喜歡寫作,也喜歡旅遊。經營了很多文字和畫作,出版過的散文集有:《尋訪大陸美麗山水》、《閑閑走走──台灣小旅行》、《拾穗人生》、《人間有愛》、《和自己相遇》、《荷風清恬》、《猶有溫婉》、《靜對滿天星》等。曾獲洪建全兒童文學少年小說首獎、教育部文藝創作散文獎、全國文學報導文學獎、梁實秋文學創作獎等國內多項重要文學獎項。


2021-04-14 12:56:06
惠心婦幼診所小兒科主治醫生 許振東 醫師 口述
Copyright 2020© 財團法人大地之愛癌症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 .
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7號|Website Design & Hosted By Lyons Digital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