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心婦幼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 許振東 醫師    口述   
 
親愛的許醫師: 您好!
                  我女兒常常要出差,有醫師建議她可以補打麻疹疫苗,我想不通為什麼四十歲了還要去打疫苗,不是很奇怪嗎?小孩子和老人要打疫苗,是為了保護健康,因為他們抵抗力較差,可是成年人也要打疫苗嗎?醫師說那是很重要的觀念,為什麼呢?                 網路上說美國有高中生因為宗教信仰拒打水痘疫苗,因此遭停學而提告學校。我跟一些人聊天,有人說美國是很先進自由的國家,可以不打疫苗,那為什麼還會被停學呢?拒打疫苗是權利嗎?還聽說這位高中生之後還真的感染了水痘,剛好被隔離在家,如果他有按時接種疫苗就不會得病。                 去年流感疫苗開始施打,隔壁85 歲的老先生在疫苗開打首日即前往接種公費疫苗,老先生以前都不敢施打,這次是首次施打,然而打了疫苗後的當晚出現心臟不適而就醫,這是疫苗的問題嗎?打疫苗本來是要增加保護力的,可是聽到這種負面反應的消息,我根本不敢去打。萬一下一個倒楣的就是我,那要怎麼辦?疫苗真的像新聞說的一樣容易出問題嗎? 太多疑惑了,還是請許醫師來講解好嗎?                                                                                                                                                                                                                                                               讀者敬上                   近幾年來陸續有不少傳自美國紐約、日本東京等地麻疹病例的新聞報導,「施打疫苗」的話題再度引起熱烈的討論。其中國外「反疫苗行動」提出不少似是而非的言論,往往造成家屬與讀者不必要的疑慮與擔憂。
                身為醫師職責的我,不厭其煩再次強調預防接種利己與利他的雙重效益。以下將針對疫苗相關的一些重要觀念加以說明與釐清,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助益。 壹、施打疫苗不是兒童的專利,成人也需要施打疫苗                 很多人認為施打疫苗是兒童或老人的事情,其實不然,成人也應該施打疫苗,有時候甚至比其他族群更有需要,像是近幾年麻疹流行的時候,年輕人反而是被宣導需要補接種疫苗的對象。                  為什麼成人需要施打疫苗的原因,可以從下列兩方面來解釋: 一、從流行病學上疾病盛行年齡層的改變來看                 許多嚴重的傳染病,過去都發生在小孩子身上,所以預防接種的目標族群都在小孩子,而當大部份的小孩子接種了疫苗,對疾病產生了免疫力後,這些原本會發生在小孩子身上的疾病,就不再孩童族群流行,於是整個流行病學上便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過去許多會在小朋友身上感染的疾病,反而變成是在成人身上才發生。                  另外根據最新的研究發現,預防接種所產生的免疫力與自然感染疾病的免疫力,其保護的時限不同。自然感染疾病痊癒後,得到的免疫抗體通常可以維持終身有效,但因施打疫苗所產生的抗體保護力則是有時限的,差不多十年、二十年後抗體就會慢慢減退,甚至於會消失,換句話說,又會變成可被傳染的族群。所以小時候打疫苗有了抗體,不會得到這種疾病的族群,在十年二十年之後,到了青少年或成年時期,因為抗體保護力的衰退,對這種疾病反而是會被傳染的。簡單說,因為預防接種的關係,改變了疾病的流行病學表現,小朋友時不會得到的疾病,成人時反而可能有機會得到。                  以日本腦炎為例,日本腦炎是由日本腦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病毒會經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給人類,本來盛行於亞洲,但是小孩子在公費施打完整的日本腦炎疫苗,建立幼童免疫力,預防日本腦炎病毒的侵犯,所以小朋友不會感染日本腦炎,自此整個疾病的表現便是,目前國內每年的統計,得到日本腦炎的都是成年人。                  這樣來論,誰才應該施打疫苗呢?應該是成年人吧!因為成年人沒有抗體,會得到這種疾病。所以目前的建議是高風險的成年人應該接種疫苗,以預防日本腦炎。 二、從成人罹病的社會成本來看                  疫苗改變了疾病的盛行率以及流行的年齡層。                 也許有人會說,成人罹病的機率也許不高啊?或許成人罹病機率不高,但是一旦生病,付出的社會成本卻是比較高的,生病造成無法工作,生產力下降,直接與間接的經濟損失大,所以從社會的角度來看,成人更有動機需要預防感染性疾病。                  成年人往往更有預防接種的必要性,包括「追加疫苗」或「補打疫苗」的需求,像上述的日本腦炎疫苗,再如施打季節性流感疫苗,政府目前是給予老年人、孩童與特定高危險族群的人免費施打流感疫苗,其實成年人每天外出奔波來去,往往更有機會得到流感,而得病後必須休息,暫停工作,付出的成本更高,可是因為政府的資源有限,無法全民施打疫苗,所以建議成年人不妨在流感季節來臨前自費接種流感疫苗,以避免感染後更大的付出。 貳、對疫苗不良反應的通報,要有正確的認識               「只要發生問題就不安全,沒有發生問題才安全,才打疫苗」是錯誤的觀念。                 有些特定的疫苗要在某個季節或時間點才會開始施打,這些具時間性的疫苗施打後,在那個時節裡就相對地會出現許多疫苗相關的不良反應報導。例如季節性流感疫苗,大約每年十月開始施打,之後的一兩個月內就會有相關的新聞出來,於是有人就會質疑疫苗安全性或施打疫苗必要性的問題了。                 要知道疫苗的上市如同藥品的上市一樣,上市後都有嚴格的監測,疫苗施打後,一旦有任何不良的或特別的反應,基本上都要通報給政府相關單位,做為上市後的監測;通報後再由相關的專家來判斷,這不良的反應是否是因為疫苗的關係所致,還是由於其他與疫苗無涉的原因。                  顯而易見的是,將疫苗施打後發生的任何不良反應的都歸因於疫苗,這是不合理的。                  時序上的相關並不等於因果關係,真正要比較不良反應與疫苗的因果關係,就要仔細區別有打疫苗與沒有打疫苗有何差別?換言之,要考量施打疫苗同時的背景疾病發生率。例如說這季節本來就是容易發生感冒的時候,所以是感冒發燒?還是打疫苗而致發燒?再舉例說老人家本來就比較容易中風,老年人口中就有一定的比例會發生,幾萬個老人同時期施打疫苗本來就會有背景值的中風人數,所以施打疫苗三天後若出現中風,自然不能立刻歸因於施打疫苗的不良反應。                 精確的研究設計應該是比較一組打疫苗與另一組不打疫苗,對照分析,施打了疫苗後,老人中風的比例是否增加了?不能把時序上的關聯直接判斷成因果關係,歸因於是施打疫苗的問題;亦即不能把不良反應的通報都當成因果關係,這是非常重要的觀念。                 例如有老人家在施打疫苗後死亡,但是造成死亡的原因,有可能是高血壓,或腦血管中風,這時節剛好他來打了疫苗,巧合而已,把時序關係與因果關係直接相連,這連接太粗糙了。                 再從另一個角度切入,萬一這死亡確實是因疫苗的不良反應所引起的,但其機率只有萬分之一,甚或千萬分之ㄧ,難道因為這樣的罕見案例,就說這疫苗不安全而選擇不施打嗎?這會是理性的選擇嗎?                 疫苗若有很高的機會產生不良反應或副作用,這個疫苗就不會上市,因此施打疫苗引起不良反應的機會,一定遠低於不打疫苗而罹病的機率,而施打疫苗產生嚴重不良反應的風險,更遠不及於該疾病產生後遺症或嚴重併發症的機會與危險。                  看待疫苗的概念要如同於藥物的概念,接種疫苗也如同生病時的服藥。生病時需要服用藥物,若這藥物的療效高達百分之九十九可以緩解病症,而有萬分之一會出現不良反應,你會因為這藥物沒有確保百分百療效與安全而拒絕服用嗎? 要知道疫苗所防護的傳染疾病一定是危險性高、傳播力強、併發症多的疾病,才有可能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去研發預防的疫苗。                 所以不要因為這疫苗有極罕見的不良反應而作為逃避施打疫苗的藉口,因為不打疫苗,可能產生更大的病症。 叁、出國旅遊前上網查看疾病管制署國際疫情資訊應該成為重要的事項                 拜交通方便,國外旅遊盛行,全世界各地發生的疾病都與我們的健康有迫切的關係,世界的相連與往來,地球村這一詞語,更告訴我們:疾病是無遠弗屆的。奇怪的疾病並不是發生在奇怪落後的國家,文明國家、已開發國家,有些奇怪的疾病也會頻繁發生。                 再說過去理論上應該已經消失的疾病,現在因為反疫苗的關係,疾病又開始在各新興國家與文明國家流行了,例如說麻疹,西元2000年美國宣稱麻疹已在其國境內絕跡,但是這些年來麻疹又開始盛行,全世界國際有國界,但疾病卻沒有國別,尤其對傳染病來說。                 因而建議大家在出國前一定要上疾病管制署的網站,這出國前的重要事項,如同出國前準備行李、檢查護照、兌換外幣、查詢美食旅遊指南一樣,為使旅行愉快,上疾管署網站更重要於前者,並要養成常規習慣。                 疾管署的國際疫情網站,很方便查詢,網站上會告知你將前往的地方有何需要注意的疾病?是否需要施打何種疫苗?攜帶何種藥物?有無特殊要注意的疾病預防?由於接種疫苗通常需要二至四週才會產生抗體,不是一天兩天或說打了就好,所以要預留足夠的時間提前準備。舉例來說,近年很盛行到非洲旅遊,必要施打的黃熱病疫苗,不是施打後就可以出發,要一段時間才能產生抗體;此外這網站還會告訴你,你可能還要準備何種藥物或事先服用何種藥物,比如說到非洲幾乎都需要服用抗瘧疾的藥物,以避免感染當地盛行的瘧疾。                 所以再次叮嚀讀者及家長:旅遊前,事先查閱疾管署的國際疫情資訊,與去旅遊門診諮詢是很重要的事項。國內各大醫院都有旅遊門診,幾乎所有旅遊藥物都很完備,不論傳染病、高山症,都可以得到醫療保護的訊息和必備藥品,可以善加利用,讓旅途更安全。    
 
 
|
許振東醫師 台大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溼科研究員 |